关于提升江苏科技期刊影响,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建议

发表于 2017年12月06日


   关于提升江苏科技期刊影响,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建议

 

当前世界格局正面临深刻变化,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科学期刊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要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大国、强国,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一批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和战略方向的国际顶尖、影响深远的学术期刊。科技期刊攸关科技创新成果的首发权和科技领域话语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技期刊的功能作用

1.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科技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创新能力与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的宣传离不开科技期刊这一载体,创新成果的展示离不开科技期刊这一舞台,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技期刊这一摇篮;科学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科技期刊这一平台。科技期刊发展也是科技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科技期刊具有学术导向功能,通过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可以把握前沿科技信息和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发表科学前沿的创新成果,及时评述有突破性、创造性、建树性的学术新观点、新理论、新成就,引导科研方向。

“围绕战略需求,倡导问题导向”是创新驱动战略下,科学研究进入原创性阶段的特征。科技期刊具备知识积累、学科交叉、学科前沿三个知识创新基本条件,负有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评价、执行科学规范的重要功能,可以启迪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激励发明创造,推动学术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

 2。科技期刊是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平台

科技期刊不仅是凝聚科学共同体的纽带与工具,也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基础条件支撑平台。科技期刊的主编与编委团队都是本学科本领域科研领军人才;科技期刊在协同整合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行业资源,在服务科技经济、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科技期刊十分利于学术灵感的产生、学术观点的碰撞与学术信息的整合,以科技期刊为平台组织的学术交流在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科技期刊具有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凝聚创新人才作用。在技术评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管理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其介质价值、渠道作用、组织优势被严重低估。

 

  1. 我省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江苏是科技大省也是科技强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放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全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但是科技期刊大而不强,不能有效支撑我省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策,已成为我省科技发展支撑体系中的明显软肋。

    1.我省学术类期刊多,技术类期刊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少

    江苏是科技期刊大省,全国科技期刊近5000种,我省258种,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全国第三;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居全国前列,如我省科技期刊入编四大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科院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信所科技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核心期刊)128种,占50%,中国百强科技期刊5种,我省期刊布局不合理,学术期刊占75%,技术类期刊与科普类期刊占25%,基础研究偏多,应用研究偏少,与新兴产业、新技术能够匹配的专业期刊少,因为科技期刊实行严格的审批制,除英文期刊外,学科与产业空白点的新刊难以获批。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307种,我省仅有13种占4.5%,《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8000种,我国140种仅占1.75%;我省SCI收录期刊仅6种,全国排名第7位,仅有3种SCI期刊排名进入全球前50%,( Q2区)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我省有15种,《美国医学索引》全国120种,我省仅4种;权威评价机构评选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175种,我省每年仅有8种上榜。我省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与科技大省、强省地位有所不符,也与我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定位不符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期刊的“低谷”已成为科技支撑体系中明显的“软肋”。提升我省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是我省科技界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 科研评价体系导致优秀稿件外流,国内科技期刊在前沿领域被边缘化,丧失学术话语权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归结为稿源内容质量,由于现行科技评价体系与科技奖励政策都导致优秀稿件严重外流,以致我国科技期刊在前沿领域被边缘化,学术话语权缺失。

    (1)“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浪费我国大量科研经费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基础研究蓬勃发展,但“两头在外”情况严重,就是“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首先国外商业出版机构期刊版面费高达上万元,许多用国家基金资助;另一方面,中国订阅国外科技刊物花费大量外汇,外国出版商提出的条件先宽后紧、进而苛刻,国外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价格不断提高,2008年北大图书馆采购Elsevier期刊及全文数据库就需500万美元,并且一些全文数据库价格连年以10%~30%年涨幅增长,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长此下去,外国出版商就可能揪住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辫子,甚至是卡住了脖子

    (2)高校科研机构对高分SCI期刊论给予大力度奖励,加剧稿源外流 高分SCI期刊奖励数万数十万元之多,科技评价的指挥棒加剧了优秀稿源外流;巨大的落差,也使国内科技期刊落入边缘化的恶性循环。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中国SCI论文总数排行榜前10的机构集中在中科院及985高校,共发SCI论文70万篇; 2014年中国发表国内科技论文58.52万篇(比上年增加了14.0%);发表SCI论文26.35万篇,连续第六年排在世界第2位,占世界总量的14.9%。江苏在 2014年SCI论文数与国内科技论文数均排名全国第二位。

    (3)现行科技评价体系的SCI导向造成国内优秀稿源外流。现行国内科技评价体系对SCI等国际刊物过分推崇,推广到以刊物影响因子去衡量论文成就或作者水平,评人才、评职称、评基金、评项目、评成果、评机构,都以SCI等国际权威数据库为评价导向,很多单位重金支持;国际大刊不断强化其学术垄断地位,还无偿获得学术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引导学术热点和输送意识形态;国内科研人员大量稿源外流,不仅不重视在国内发表的论文,还故意不引用与自己论文相关的在国内同行发表的论文,将不利于我国科学发展。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管理部门制订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指挥棒”,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科技期刊办刊经费投入。

    (4)国际出版大鳄对我国出版资源的争夺也在加剧。2015- 2016年,Nature出版集团在华联办5本子刊,其中两本就是与我省高校合作,南京大学的《npj量子材料》(npj Quantum Materials)与南京工业大学《npj-柔性电子》npj Flexible Electronics作为合作期刊;量子材料与柔性电子是当代国际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前者涵盖量子材料及其基本特性、制造和应用等,后者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办刊团队以南京大学物理系国家实验室及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为学术支撑,合作期刊还将在学术会议、品牌拓展、智库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交流。此举满足了科研界对高质量、经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国际期刊的需要;但随之而来外国出版商大力在我国前沿领域跑马圈地、组稿约稿,抢占高科技领域信息资源、出版资源、人才资源意图明显,经济利益是目标之一,是否涉及信息安全问题也当引起重视。

    (5)优质稿源外流使国内科科技期刊在前沿领域国际学术话语权缺失

    由于国内期刊国际化程度不高,缺少科技期刊评价话语权,而且在国际权威期刊数据库中的缺位,国际学术话语权缺失,这与我国的科技、经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一是我国科技成果的首发权与传播权受制于人,二是容易导致我国某些学者迎合西方主流学术期刊的旨趣,以获取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从而导致“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在国际学术界的“失语”,三是根据版权法,欧美各权威期刊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我国科研成果的版权,而且还利用这些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它们的科技经济实力。科技期刊是引导科研方向的航向标。通过组稿审稿,科技期刊从某种程度上引导着科学研究的选题取向。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期刊配合我国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基础研究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让国外学者引导我们的方向。办好我国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一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对待我国科技期刊也要坚持同样的信念。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研成果的传播行为,中国科协等五部委已出台《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着重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这项政策需要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实施,否则如果科技评价标准不加改变,优秀稿源外流的状况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

    3.与国家大力度投入科技期刊相比,我省对科技期刊的支持太少

    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中国科协、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我国中英文期刊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建立学术话语权,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三年,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投入大大增加,科技期刊建设已成为学术建设的主要抓手,着重提高科技期刊的创新力、策划力、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市场化能力与水平。这些专项基金的设立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赋予的决心和期盼,同时也体现了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国家对争取科技成果首发权和科技领域话语权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收到显著成效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自1999年开始起每年划拨300万元设立,年该基金联合中国科协期刊资助基金对我国的125种科技期刊进行了资助。(2)中科院“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连续10年对院属期刊进行支持,支持130种科技期刊,投入3500万元。(3)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持续实施,支持力度不断上升;第四期(2015-2017)三年支持中文科技期刊120种6.3亿元;其中 TOP 50精品科技期刊,资助方向是形成学科导航期刊集群,推动其加快成长为促进科技知识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学术生态建设的苗圃花坛,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委联合实施,第一期( 2013-2015年)支持中国科协主办74种英文科技期刊,总经费用1.83亿,第二期(2016-2018年)面向全国英文期刊,共支持105种,总经费3.15亿;大大提高我国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话语权。(5)“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 2016年中国科协为落实中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要求,年资助16种顶尖英文期刊,每年250万,三年共支持1.2亿。(6)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学术期刊资助计划” 为了促进人文社科期刊扩大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从2012年开始重点支持200种优秀学术期刊,每刊每年资助40万元(可增加10-20万元),年资助经费近1亿元国家;基金还将从中再遴选出一二十家顶尖期刊,按照“站在国际前沿、符合国际需求”的标准打造国际名刊。(7)上海“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上海市教委、新闻出版局发起的根据《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安排的,2016年度共有26家高校学术期刊及2所高校入选项目,年资助500万元;三年1500万;其中A类项目面向在沪部属和市属高校国际高端学术期刊。

    而江苏作为科技大省,对科技期刊的专项投入实在太少,仅在2013年省科协“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中,列支50万元“精品科技期刊项目”用于支持省科协主办的期刊,2015起在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的努力下,将这个项目放大到全省作为“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项目并承接了该项目评审, 40万元用于支持20种省级期刊,8万元用于4个平台项目:2个科技期刊集群、数字化、国际化、科技期刊评价、《江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虽然引导资金发挥了杠杆效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另外,省文化厅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文化产业引导基金” 在2014年设立 “精品期刊项目”。仅有3种科技期刊中受到资助,总金额为75万元,影响面太小。

    4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需要有国际话语权的科技期刊

    江苏两聚一高旧中国定位,必须让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发展,夯实科技基础。目前我省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不高,国际影响力较弱,办刊模式落后,全球组稿能力不强,海外发行能力和经验不足,形不成富有声势的“江苏学术声音”,也是我省科技支撑平台中的短版。这恰恰需要我省重点关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国家战略优先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在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上有话语权,力争在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期刊应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一个重要的窗口,为江苏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与合作搭建一座重要的桥梁,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发挥引领作用做出更多贡献。

     

    5.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

    科技期刊的办刊人才承担引领期刊发展导向,提高期刊话语权与科技评价的重任,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的龙头与龙尾,是科技工作的组成部门,应予他科技人员同等待遇。中科院2008年出台了《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领域引导优秀人才计划管理办法》,将“百人计划”同等应用于科技期刊办刊人员,为Cell Research引进专职副主编李党生,使该刊影响因子从2提高到14,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刊。但我省科技期刊属于科技支撑部门,人才短缺,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也缺乏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以及新媒体人才;编辑人员地位边缘化;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学术期刊领域核心人才被认可程度较低。

    三、关于加快我省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

    1.将科技期刊发展纳入全省科技发展规划中,着力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

    在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中,应将科技期刊发展融入其中,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创新体系的介质作用。应坚持科技期刊对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增强科技期刊在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强科技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伦理中的监控作用。应充分利用科技期刊学会的优势,探索科技期刊集群有效对接学科群与产业集群,创新链对接技术链与产业链的路径与模式。充分利用科技期刊集聚创新人才的作用,利用科技期刊第三方平台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整合科学共同体资源与平台的优势,释放科技期刊编委会在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规划、科技智库、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业的潜能,着力提升科技期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支撑我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

    根据江苏优势学科与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能支撑我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发展,及支撑我省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期刊与期刊集群,提高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提升江苏科技成果发布和学术话语权通过栏目策划、学术交流、编委会议,会展活动,搭建平台、沟通渠道、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学术共同体根据科学前沿、行业需求进行科技服务,建设科技思想库,培养创新型人才。

    2.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设立“江苏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专项, 提升我省科技期刊话语权与影响力

    针对国内外科技创新才是唯一出路的发展态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科技强省的国内外影响力,着力推进江苏“聚力创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建议省科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设立“江苏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研讨科技期刊办刊机制的改革方案;强化科技期刊对科技成果的首发作用和在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我国科技成果在国外科技期刊发表后知识产权、使用权、传播权等问题;积极鼓励期刊为我省科技工作者搭建与国际学术界平等交流的平台,强化我省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的话语权;分批支持我省优势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提升质量和影响力,进入学科国际前列;支持创办一批代表我省前沿学科、优势技术的高水平科技期刊;通过增强科技期刊服务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准的江苏科技成果交流、传播、评价、转化平台,更好地为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提供区域创新发展有力支撑。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对科技期刊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并将对期刊的支持力度和效果作为本单位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重视精品科技期刊建设,打造一批在专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一流中文科技期刊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文科技期刊。”

     

    3支持各级基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

    在我省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评价指标中,应逐步减少对SCI 期刊论文的奖励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将部分代表作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为我省科技期刊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

     

    4.建立科技期刊人才专项机制,提高科技期刊人才待遇

    一是建立科技期刊人才规划,将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列入已有的国家百千人计划、江苏省三三三、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计划中、专项进行人才培训。二、放宽出版专业资质,拓展科技期刊人才引进渠道。建议修订《关于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制度,放宽任职条件,强化其学科专业资质条件,放宽优秀学术期刊特别是科技类期刊骨干人才的资质条件,引进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刊人才。三要针对高端优秀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基金,组织专业评奖,在既有评价体系中增加学术期刊份额等方式,建立国家层面的科技期刊人才激励机制,让高端人才的职业价值得到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