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7-12-2
建议人:陈玉国
建议单位: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编辑部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也是公益型创新驱动之源,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既依靠期刊出版单位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形成内生性动力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外生性动力作用,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和主管主办制,政府政策偏向行政管理与控制,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效能彰显不足。为此,急需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适应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此提出如下几项政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出版法律法规修制工作
法律法规是国家政策的核心。完美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占领创新制高点、保持技术领先、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法律体系对出版业创新和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体系;二是净化出版物市场,维护文化安全;三是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当前,在完善支持科技期刊创新的法律体系上,首先是要加强立法。根据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应加快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加快修订出台《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制定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主体资格和准入条件,制定加强信息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指导意见,推动网络使用作品依法依规进行。其次,要以启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创新主体和创新者的权益不受侵害。注重编辑知识产权的研究和保护,维护编辑的合法权益,彰显编辑价值。
二、调整和完善科技期刊出版准入政策
同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出版业通过刊号的审批对期刊出版单位实行市场准入和总量控制,并对其出版范围实行严格限制,主管主办单位条块分割,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缺乏退出机制,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和有效。面对科技期刊出版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需调整完善科技期刊审批制度和刊号政策,加大对科技期刊资源配置力度,实行政策倾斜,增加优质出版资源供给,简化刊号审批待续,增加刊号投放。积极支持重点高校、科研单位和规模性出版企业创办面向优势重点领域、前沿空白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的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创办瞄准学术前沿、加强国际交流的外文学术期刊和电子期刊、网络期刊等新的出版形式的期刊。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学术期刊多模式集中办刊和集约化建设,引导规模性学术期刊出版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融合发展。
要适时有序地调整科技期刊出版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准入政策,降低门槛,改变科技期刊出版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三、完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
财税政策是政府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工具,具有强力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财税政策对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影响主要通过收入和支出两个渠道来实现,具体包括财政支出、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政府部门应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推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和市场化转型。对转企改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或新增的科技期刊出版企业,应按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3至5年内减征或免征科技期刊出版企业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少期刊出版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造血机制和功能,并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期刊出版行业。
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科技期刊出版支持和投入力度,通过国家出版基金、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品牌工程”、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专项资金,增加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和落实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措施,实现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的有机衔接,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输血打气,提供外在动力支持,推动科技期刊精品化、网络化、国际化和企业化发展。
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要加大对国内科技精品期刊包括数据库的采购力度,让政府采购惠及出版创新主体,拓展期刊出版单位市场需求。
四、完善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是要加大对中小型出版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通过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加强对科技期刊出版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解决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其次是要加大对创新主体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通过对提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贷款收益,以提高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第三,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等资金筹措方式,积极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拓宽融资渠道,为科技期刊出版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提供金融支撑。
五、改进和完善科技期刊评价的政策导向
科技期刊评价对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界存在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一方面,期待科技期刊在推科技创新和学术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屡屡质疑,其突出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为SCI或EI收录的价值和意义,夸大SCI或EI的作用。从而导致大量优质稿件外流,国内期刊优质稿源匮乏。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6--2016年10年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国际论文产出量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8%。2015年,我国作者在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86篇,占世界总量的15.2%。这些国际论文中,有54.6%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研究成果。
对此,应当努力改进和完善科技期刊评价标准和体系,改变在科技期刊评价中存在的标准单一化、程序程式化、方法简单化、方式机械化的现象,特别围绕影响因子指挥棒转的局面,克服评价指标异化现象,提高科技期刊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坚持评价标准多元性、评价指标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评价过程严谨性和评价结果可靠性,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能唯西方特别是美国体系马首是瞻。
201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期刊论文评价与期刊评价适度分离,从看重所发表论文的期刊国别、影响因子和期刊等级向看重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转变;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研资助机构对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管理机制,并作为项目结题验收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定期开展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发表等政策建议,对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尽快推进落实,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愿景。
建议人:陈玉国(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联系方式:电话025-837863 E-mail:jj@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