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电视节目字幕中的“的、地、得”用法不规范一直存在,如何解决?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的、地、得”的用法,是在初中就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就是用不好。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都有电视作品因为“的、地、得”误用,与大奖失之交臂。 可见这个问题,不只出现在普通电视人身上,就连送审参评大奖的资深电视人也会在“的、地、得”上栽跟头,看来很有必要再学习一下“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口语都读轻声de,书面上因不同的用法分写成不同的字形。 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定语的后面用“的”,状语的后面用“地”,补语的前面用“得”,一般不会错。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看来薛建波的确是龙田镇百里闻名的爱心人士。 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将每一笔善款的去向都详细地记录在案。 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我起来得很晚,还觉得精神不够。 “得”一般用在补语的前面。“得”的前边一定是动词或形容词,它的后面常有表示可能、程度或结果的词语。“的”的前边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但是“的”后面的词语却不表示可能或程度。如: 小时候吃得俄罗斯大排巧克力是不是这样的? 看到朋友圈里有这么一条就拿来用了。这里的“得”显然用错了,应用“的”。“吃”是动词,但后面的“俄罗斯大排巧克力”是名词结构,不表示可能或程度,所以用“的”而不用“得”。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的、地、得”三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但有的时候也容易用错。 一般来说,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还有一类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当动词用作名词时,该用“的”的用了“地”。 短语句式,用“的”,不用“地” 。“随着、加以、进行、予以”,后面跟“……的+动词” 副词只能做状语,因此副词后面只能出现“地”,不能出现“的”或“得”。 有一类词,比如“非常、特别、十分、相当”等,后面应该用哪个'“de”呢?正好最近有一个困扰编导的问题,拿来给大家参考。 非常、特别、十分、相当这些词是生活中讲话时常常用到的,有些人喜欢后面加一个“de”,这个字怎么写会让很多人困扰。比如我们说,这个人“长得非常漂亮”,本来这已经足以表达你的意思了,但有些人非得这么说,这个人“长得非常de漂亮”,这句话有错吗?没有,因为很多人都在说,你就不能说这句话是错的,只是这句话里多说了一个字,落实到文字上就显得让人无奈了。用“的”?“的”一般接定语,定语后面接名词,漂亮是形容词,肯定不合适。“得”用在补语前面,显然这里又不是补语,“地”接状语,状语修饰动词,所以你会觉得用哪个都不合适,就开始闹心睡不着觉了。 一般处理这类词时,我认为加的这个“de”字是“废字”,就是在句子中没有任何意义,有它显得多余,没它显得文字干净利落,毫不犹豫地删掉。有的人会说,人家这个'de'说得很响亮,怎么办,我又不敢删,就想加上去行不行呀?行呀。有什么根据吗?有!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里,就有这方面的用法。 想加就加“地”,但一般情况下,说话时语气不重,不是特别强调的就是多余的,可以删掉。 有的朋友问我,我确实不知道该如何用好“的、地、得”,能不能在上字幕时把拿不准的删掉? 删是可以删,但我不建议删,毕竟“de”是一个助词,在句子中是起一定作用的,除非你实在拿不准,去掉后又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就删了吧。在做《记住乡愁》第一季时,我遇到一个编导提供的唱词,里面的“的”全删掉了,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句子太长了,一行放不下,只能把“的”删了。这种因为断行随意删掉“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损害了句子的完整性。 当然经常困扰大家的还有“做”和“作”的用法,日积月累公众号也多次讨论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记住一点,除了固定搭配之外,基本上用以下的方法90%都对: 做+XX,如:做作业;XX+作:如:叫作。 这是校对网的郭明武先生告诉我的,他说现汉6里“做”和“作”的这个用法是参考了他的用法,因为现汉6出版之前他一直这么用,并推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