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是”还是“多得是”

发表于 2020年05月08日

“多的是”还是“多得是”


“多的是”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例如:

1)像他这样的技术能手在我们车间多的是。

2)这种杏儿在我们家乡多的是,而且更大、更甜。

3)保温杯在超市里多的是,有大的,有小的。


“多的是”中的“的”一般写“的”,不写“得”(参见《现代汉语八百词》502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跟“多的是”意思相同且口语中常说的另一个词是“有的是”,也是表示数量很多。例如:

4)虽然对你来说,钱有的是,但不能乱花。

5)过去,我们村里的壮劳力有的是,现在许多人出去打工,壮劳力不多了。

6)这种石头山谷里有的是,如果你盖房子要用,自己开车去拉吧。


“干嘛”宜写成“干吗”


“干吗”在1937年的《国语辞典》中,曾写作“干么”,但后来采用这种写法的不多,所以在1960年《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中,改为“干吗”。此后的工具书一般都写成“干吗”。


现在常有人把“干吗”写成“干嘛”,把“吗事儿”写成“嘛事儿”。


“干吗”是“干什么”的意思,其中的“吗”读二声má,是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嘛”只做语气助词,仅出现在句末,且读轻声。“嘛”没有二声má的读法。“嘛”也没有表示疑问代词的用法,因此在“干吗”中只宜写“吗”,不宜写“嘛”。故而有的词典在“干吗”这一词条后特别提醒读者注意,不宜写成“干嘛”。


“吗事儿”的意思是“什么事儿”。这里的“吗”也是疑问代词,意思是“什么”。“吗事儿”“有吗吃吗”中的“吗”同样不宜改为“嘛”,写成“嘛事儿”“有嘛吃嘛”。


“词不达意”不宜写成“辞不达意”

 

时或见到有人把“词不达意”写成“辞不达意”。


“词不达意”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说成“文不逮意”,见于晋代陆机《文赋·序》,其中说:“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后来,也写成“辞不逮理”或“词不逮意”。


到了宋代以后,多写成“词不达意”。例如:

1)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词不达意,余尝叹息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二一·高安城隍庙记》)

2)大复任意纵笔,故作大言惊人,而词不达意,致招掊击,原属自取。(朱庭珍《筱园诗话》)

3)大凡译技艺的书,必要是这门技艺出身的人去译,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4)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


现在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词典》《新华多功能字典》等,多采用“词不达意”的写法。因此,宜写“词不达意”,不宜写“辞不达意”。


以上内容选自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语言文字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