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将发生重要变革,科研评价将受多大影响?

发表于 2020年12月11日
日前,科睿唯安发布消息称:2021年JCR报告中关于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将发生重要变革本文是针对此次变革迄今最详细的解读。

影响因子几乎是现在一切科研论文评价的基石,因此影响因子的变革无疑将对期刊和论文的评价带来极大的冲击。
本次变革主要来自于一种名为“Early Access”论文的引入
那么什么是Early Access论文呢?想必大家经常会下载到一些没有年、卷、期和页码的文章(SCI-HUB上经常出现此类文章),有些上面还会有“Articles in Press”、“Online First”类似的标记或水印,这些论文就是所谓的Early Access论文。
所以,Early Access论文其实就是指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先在网上挂出来的文章。除了没有卷、期、页码这些之外(有的可能还没排版),其它信息和正式版本并无任何分别。
我们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下面这篇文章是ACS AMI最新挂出来的一篇文章,有DOI号了,还没有年、卷、期,但是你已经可以下载、阅读,甚至引用了,这就是一篇Early Access论文。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一直广被吐槽的Elsevier,其经典操作就是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出版。我们看下CEJ,目前的文章已经排到20212月份了。

3.png

但是这些文章却并不是Early Access,我们打开20212月份的随便一篇文章,里面年卷期和页码(文章号)齐备,已经算是正式出版了,因此并不是Early Access

4.png

所以,Elsevier大声哭着说:Early Access这个锅,我不背……
那么,Early Access论文将如何影响IF的计算方式呢
我们先把20216月份将要发布的2020IF的计算公式摆出来。

12.jpg

现在要把Early Access论文放进上面这个公式的分子和分母当中。
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Early Access出版日期和最终正式出版的日期是同一年,那么这个好办,还是参照老办法,直接用上面这个公式就行了。
关键是第二种,Early Access出版日期和最终出版的日期不是同一年。举个例子,A论文的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20年,但正式出版日期为2021年,你说该怎么套到上面的公式里?
老办法是按正式出版日期(2021)算,上面那个公式里的分子分母里都没有它的位置,所以这篇文章对于2020IF是没有贡献的。
那么现在新办法,对于Early Access出版日期和最终出版日期不在同一年的论文,将不再使用正式出版日期,而是统一使用Early Access出版日期。这样一来,这篇A论文对上面公式的影响如下:
1、分母不受影响,仍然还是2018+2019ArticleReview数。
2、分子就比较复杂了,被引次数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文献:(1)正式出版日期为2020的非Early Access论文和Early Access论文(这一部分就是老办法的分子);(2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20的论文;(3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19或更早的论文。
因此,最后总结起来,就是明年六月将发布的2020IF中,分母不变,但是分子里面还加了两条,所以影响因子将迎来一波普涨,看到这里,各位看官是不是已经准备敲锣打鼓庆祝了?
但是,别急,情况并不是那么好,因为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科睿唯安同时也说了,Early Access出版日期和最终出版日期不是同一年的论文是比较少的,所以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20IF要涨,那2021IF会怎么样,我们来看下公式(改:分子中第二个2020应为2021):

13.jpg

相对于2020IF,这个公式的分母中将引入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20的论文,而分子则只剩下正式出版日期为2020的非Early Access论文和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20的论文。因此,分母增大而分子减小,所以2021IF又要普遍下跌了
来源: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