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河海大学期刊社主任钱向东教授担任培训班主持嘉宾,由《体育与科学》杂志的程志理主编给来自省内的220名同道带来了题为“创新之路:2013—2018《体育与科学》发展历程”的报告。
程主编以《体育与科学》为例,就期刊的创新发展和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选题策划、栏目改版、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及数字化传播建设方面,结合自身办刊实践,对期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程主编首先回顾了体育学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体育随着社会中国学术研究发展这一潮流砥砺奋进,但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比,体育学科由于方法论的缺失和学术圈的封闭,导致整体研究水平较低,还停留在表象阶段。程主编认为,作为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期刊理应承担起引领学科方向、弘扬科学精神的重任。期刊应该有自我使命感,要为学科发展做贡献。只在学科范围内做期刊是不够的,应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唤醒广大研究者的学术自觉性,跨界创新。程主编通过“南京青奥会”、“冬奥会”、“体育产业与全民建身”、“足改方案足球发展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体育治理现代化”等实例,讲述期刊在专业领域中的作用。《体育与科学》还通过设立专利、举办学术论坛、与国际大文化体系接轨等与其他学科进行接轨,破除学科局限性,打通知识界。程主编指出,多数学术刊物的栏目设置以学科、专业来分类,虽然可以快速搜索到相应知识,但文章形式单一,一批有思想有观点的文章因栏目设置无法发表。通过借鉴国外期刊模式,《体育与科学》对栏目设置进行了改版,特别是建立了“学术对话录”栏目,以对话录形式展现资深学者的论点,激发智慧的思想火花,获得最新的观点和思路,能够呈现思想的产生过程。《体育与科学》首创学术工作坊,以工作坊为媒介,促进体育学术界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交流,扩张体育学术的自然维度,激活体育学术界的潜在创新能力,发掘人才,培养青年学者。程主编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能够向作者传递鲜明的期刊形象、引导学术,《体育与科学》精准定位于体育人及关心体育的人,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通过短视频、学术工作坊直播等新颖的模式,呈现纸媒所欠缺的内容,推动数字化传播,贯彻共享理念。程主编的报告有高度、有效度,引人深思,带来了办刊的新做法、新思路,让在座的学员对期刊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自《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通过以来,如何有效推进期刊建设等问题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所以本次培训围绕“如何争创一流期刊”由《体育与科学》程志理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万茹主任、《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张黄群主任、《医学研究生学报》闻浩老师分享他们对一流期刊建设的相关思考。程志理主编认为,主编是期刊的组织者,应该对学科及学科发展路径足够了解,把握期刊发展方向。主编要关注外部资源,将能够利用的所有资源转化为己用。万茹主任提出,编辑部多面临经费、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编辑部内部团结。编辑要做学者型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走入第一线,提高编辑能力。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努力争取合作机会。张黄群主任指出,人才是办好杂志的原动力。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的经验来看,一方面要办刊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另一方面要抓编委团队。通过建立责任编委制度,让编委全程参与到办刊过程中,增强编委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另外,通过对责任编辑提出约稿任务,打破期刊界限,分专业不分刊,让编辑更多的参与进来。通过设置学术总编辑、质量总编辑和宣传总编辑,分阶段对期刊进行把控,提升期刊质量。闻浩老师认为,编辑要具有小主编意识。《医学研究生学报》通过按专科配备编辑,可以最大限度的对系统学科进行资源整合。通过专病带动专科,专科带动专刊,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另外,闻浩老师给在座的青年编辑提出了科研方面的建议,应该不断探索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这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完成知识的沉淀,提升能力,推动自身与期刊的共同成长。学员们也就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向各位主编、主任及编辑代表提出问题,各位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极具启发和指导意义,得到了在场学员的热烈掌声。
下午的报告由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书刊出版部冯振卿主任主持,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袁林新社长进行了“编校案例分析与期刊质量提升”主题报告。编辑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期刊质量的提升有赖于编辑的努力,如何夯实编辑基本功、提高编校质量是编辑工作的重点。自2020年《报刊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出台以来,对编辑质量的要求大幅提升。作为业界资深专家,袁林新社长结合自己在编辑业务和期刊审读方面的丰富经验,分析了编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讲解了常用编辑规范,如数值修约规则等。袁社长强调,编辑要逢疑必查,遇数必算,即存疑的内容一定要核查,文字、表格中的数据一定要核算。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分析了语言文字差错、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数据和数字用法问题、参考文献及其标注差错、形近词及音近词错误、摘要常见问题(要素不全、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引言性文句)、姓名排序问题、语法错误(介词滥用、“是……的”结构问题、并列成分或平行结构不一致、标点符号问题)等。袁林新社长的授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编辑工作非常有帮助,令大家受益匪浅,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科技期刊是创新的事业,而青年编辑是期刊的未来。省科技期刊学会历来重视培养、扶持青年编辑人才的成长,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青年编辑学术沙龙正是汇聚省内青年编辑才俊、交流出版新思想新动态的重要载体。10月23日,青年编辑学术沙龙准时拉开帷幕,学会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鲁立,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崔金贵出席;青委会秘书长盛杰担任学术报告主持,中国药科大学期刊中心《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丁佐奇编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辑部张蓓主持交流互动环节。
本届学术沙龙系江苏省青年编辑精英知识服务高峰论坛的组成部分,紧密围绕“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展开,主要分为青年编辑报告、交流互动两个板块。活跃在编辑学研究和出版一线的5位青年编辑优秀代表为学员献上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他们分别是《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主任汪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李春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研究》编辑部徐坚博士、中国药科大学期刊中心《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丁佐奇编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徐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主任汪伟以“服务血寄防 助力大健康”为题,介绍了杂志在面临优秀稿件外流、稿源竞争激烈、体制机制束缚等现实窘境下,如何从办刊、经营、自身能力建设等维度积极探索突围之路,使期刊得以更好地生存发展。汪主任结合办刊实践,无私分享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刊举措:一是借鉴Lancet的做法,邀请知名专家撰写论文点评,为优秀成果背书;二是与各省市自治区血防所等单位合作,策划学术专辑;三是积极申请各类国际数据库,走国际化强刊之路;四是鼓励编辑参与科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五是要求通信作者标注ORCID,与国际接轨、严防学术不端;六是组约高水平论文,加强核心引用。近年来,杂志紧扣“学术”主线,通过策划学术专辑,锚定政府目标、服务大健康;推动编辑学者化转型,出版学术专著,发挥学科引领作用。同时,激活自身造血功能,刊登学术广告,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桥梁;策划学术成果展,展示防治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李春红作题为“疫情背景下科技期刊向数字化转型的知识服务模式探析”报告。她指出,新冠疫情的暴发对科技期刊出版带来冲击,致使稿件审稿周期长、纸刊无法及时更进、投稿量锐减。但危机中也孕育机遇:疫情倒逼学术期刊工作的创新,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云端编辑部”应运而生,实现了云会议、云排版、云出版,提升了工作效率;疫情下期刊受众获取学术资源的习惯发生转变,客观加速了期刊的数字化进程。她以中华系列杂志、《金属加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例,介绍了抗疫期间各刊在整合数字化内容、拓宽传播途径、开展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有益尝试。李春红编辑认为,科技期刊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前提是对用户的精细化管理,包括:用户细分、目标用户筛选与潜在作者发掘。她呼吁编辑要充分发挥学术“推手”作用,让论文不止于发表,不断延拓知识服务的范围及层次。
《信息化研究》编辑部的徐坚博士作“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展望”报告。从“苏格拉底陷阱”到15世纪中叶古滕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从1477年英国最早的印刷厂建成到1665年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期刊《哲学汇刊》的诞生,在他娓娓道来的讲述下,人类书写史与出版史的恢弘画卷徐徐展开,并在宏大的时空尺度下关照科技期刊发展史,令人耳目一新。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与科技文献被赋予了新的特点:科技期刊不断走向平权化,期刊特色更为鲜明,形成分布式组织形式;论文内容发布呈动态化,论文内容展示呈可视化与交互式。徐坚博士认为,互联网的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知识付费与知识服务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
《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丁佐奇老师,作为年轻的编审、博士生导师,同青年编辑分享了自己的编辑学研究实践与心得。她从开展编辑学研究的动机谈起,指出编辑学研究选题的三大方向:一是期刊编辑中的热点问题,如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图表规范性,学术不端认定等;二是期刊发展问题,如国际化策略、同行评议等;三是学科前沿,如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各类研究等。在编辑学研究中,丁佐奇编审广泛涉猎了上述所有方向:从期刊编辑日常工作中寻找论文灵感,基于文献计量学开展期刊发展战略分析、支持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丁编审勤于钻研、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一篇篇论文成果跃然于大屏之上,是同行们的榜样,鼓舞着在座的每一位编辑。
《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徐晶既是编辑,也是口腔科医生。她利用专业优势,为学员带来了一场科普报告《口腔卫生保健》。徐大夫首先介绍了龋齿、牙龈(周)炎、阻生智齿、溃疡等口腔常见病的症状、病程特点、治疗手段及费用;然后,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智齿该拔、乳牙和年轻恒牙要否处理等提供了专业建议;最后,她结合视频演示介绍了牙线、冲牙器的使用要点,并强调“定期检查、及时就医、常规洁牙”是保持口腔卫生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报告既已结束,听者意犹未尽。在交流互动环节,多位编辑针对科技期刊与知识服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的施建平老师认为,知识服务只有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才能顺利开展,编辑要强化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意识。江苏大学杂志社副社长徐云峰副编审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办刊实践为例,分享了编辑部通过展示科研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服务经济建设五大举措,促进学科发展和拓展知识服务的先进经验。《畜牧与兽医》编辑部的袁丽霞认为,科技期刊编辑亟需提高自身能力,掌握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使自己得以从繁重的编校事务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精力去思考知识服务的布局与落地。
省科技期刊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崔金贵对青年编辑学术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崔社长指出,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媒介与知识传播的桥梁,在创建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期刊编辑要提高自身定位,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向“学者型编辑”的角色转化。知识服务是未来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希望在座青年编辑都要对此有深入思考,并建议有条件的期刊社、编辑部进行前瞻性规划和布局。最后,崔金贵社长动员与会者积极参加本年度江苏期刊“金马奖”申报,同时配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换届,全面完成学会会员单位的信息登记工作。
今天,2020年第一期江苏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班圆满落下了帷幕!这也是继疫情之后举办的第一场编辑培训,但疫情显然无法阻遏编辑们的学习热情。在这短短几天的培训中,全省期刊编辑同行畅叙友情、交流心得、学习经验,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
新闻采编:孙婧、顾艳
摄影:王明华
排版与校对:杨臻峥,刘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