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省科技期刊学会2020科普讲座在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成功举办

发表于 2020年11月10日

      近日,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走进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开展了一次面向高年级学生的科普活动。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智协飞教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妙趣横生的讲座——“‘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科学教室中座无虚席,智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古今中外一系列与天气预报有关的精彩小故事,为大家逐渐揭开天气预报的“神秘面纱”,赢来在座同学的热烈掌声。




    “炎炎夏日,天气预报38摄氏度,而地表实际温度却高达60摄氏度以上,那天气预报的温度指的到底是什么温度?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测量出来的?”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智协飞教授带领孩子们从探秘百叶箱入手,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气象观测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并逐步引出更加先进的自动气象站、全球观测系统及天气预报“进化史”。天气预报的观测,从最初一个小小的百叶箱,发展到现今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的广泛应用;观测数据上传到气象局,通过大型计算机的运算、综合分析,最终获得了天气预报,服务于公众。得益于这些先进技术,今天的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智能手机等媒介来精准了解气象动态,从而做到“未雨绸缪”;与古人要依靠观察天象来猜测天气的做法,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3.jpg


   为了增加讲座的趣味性,智教授在讲座中,穿插了《三国演义》中的3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上方谷之战。这三个故事,都与中国历史传奇人物诸葛亮有关。诸葛亮精通兵法,熟知天文地理,利用江面大雾骗取曹军十万支箭;借助东风使用火攻,让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的百万大军。


    遗憾的是,诸葛亮却未能预料到火烧上方谷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大雨,错过了打败司马懿的最佳时机。智教授指出,这场大雨的成因恰恰是诸葛亮的火攻:上方谷具有特殊的地形,谷底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一旦在谷内起火,地面湿气受热膨胀上升,在高空形成水汽,然后遇冷而凝结成云雾;谷内燃烧物产生的大量烟尘,为大雨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


    在近两千年前,诸葛亮通过观察日月星辰预测天气已是非常不易,但却缺少现代地理气象学的知识,否则三国的历史恐怕也将被改写。智教授强调天气从古至今一直对军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在战争中巧妙利用天气,有可能逆转败局;若从不考虑天气的影响,则有可能让精心策划付之一炬。50分钟的讲座一会就过去了,智教授精心准备的小故事让在座学生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4.jpg


撰稿杨臻峥,丁虹

排版范香成

摄影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