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科技论文有几个显著特征,首先应是内容好,其次是结构好,再次是语言好,最终自然是价值大、水平高。价值是目标,内容是前提,结构是形式,语言是材料,质量是保障,过程是行动,这每一项都是一个系统(价值体系、内容与结构体系、语言体系、质量体系、过程体系),加起来便形成一个更大的科技论文系统,描绘出高水平论文的壮丽蓝图。
1. 题名
题名(题目、标题或篇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是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特定内容、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的多个词语的逻辑组合,通常是读者最先浏览的内容,也是检索系统首先收录的部分,是体现论文水平与范围的第一重要信息。
题名具有画龙点睛、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功能,审稿专家和读者通过它基本能够了解论文的内容(论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围绕题名来展开的)。一般的读者通常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有必要阅读摘要或全文,而这个决定往往是在快速浏览题名的过程中做出的,若题名表达不当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使真正需要该论文的读者错过阅读它的机会。
题名用语和组织要符合语法、逻辑、修辞等规则及结构要求,给读者以清晰感和美感。
题名应确切具体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或对象,用词造句要简短精练,字数尽可能少。但是,不能因一味追求词数少而影响题名对内容的准确恰当反映,为明确表达而适当增加字数是可以的。题名不能因为追求形式上的简短而忽视对内容的反映,过于简短起不到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作用,偏长则不利于读者浏览时迅速了解信息。
2.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研究成果能否为科技界所承认。摘要应对论文所报道或描述的科研成果进行准确、可靠的描述、归纳、提炼和总结,如果写得不好,论文被收录、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丧失。
摘要本质上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梗概:
(1)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目的);
(2)所用的理论、技术、材料、手段、设备、算法、程序等(方法);
(3)观测、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和结论(结果);
(4)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和应用,提出的问题、观点和理论等。假设、启发、建议、预测及今后的课题等内容也应列入此部分(讨论);
(5)创新点,或不属于研究、研制和调查的主要目的却具有重要信息价值的其他内容(其他)。
对不同的摘要类型,以上要素的内容各有侧重,一般地说,报道性摘要中以上要素相对详细,而指示性摘要中以上要素相对简单,有的甚至不用写进来,甚至没有。
摘要的结构大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开头用非常简短的语句,交待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引出本文研究主题的必要性。对综述论文,应交待行业、领域发展需要此类综述文章来引领。
(2)正文较详细交待作者所做工作,重点交待研究成果,即做出了什么,而非叙述研究过程。忌谓语动词太多、结构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忌用祈使句。对综述文章,应有展望方面的结论性语句(正文应有展望或结论和展望分标题)。在交待实验结果表明之前,一定先交待做了什么实验及有关内容。在交待实例、仿真、计算、分析、优化等的结果之前,一定先交待进行了什么实例、仿真、计算、分析及有关内容,最好有定量阐述。
(3)结尾用一句话交待创新点,点明作者在本文中得出了什么高瞻远瞩性的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观点,或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或填补了什么空白。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写,句子的逻辑主语是本篇文章或本篇文章的作者,而不是有关研究成果、结果等内容。
3.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或绪论,属论文的开场白,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让读者有心理准备,有总揽论文全局的重要性。
引言在内容上,通常包括背景、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等,研究热点、存在问题及所做工作的意义。
引言在结构上,通常先介绍范围较宽泛的一般性事实,需要文献回顾,说明研究工作与过去工作的关系,对研究情况作横向比较,写明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及存在的空白或不足。然后将重点逐渐转入与论文所探讨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主题,指出有某个问题或现象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进而将焦点转到要探讨的研究问题上。最后阐述研究目的,将作者的研究任务具体化,还可根据情况说明作者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贡献或创新。对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论文,其引言的结尾部分还应有论文构架或层次标题的简略说明。
引言写作要点:
(1)按引言写作要求和内容逐渐展开,不要将引言写成摘要的注释,不要重复摘要的内容,也不要在引言中展开讨论。
(2)视论文类别及研究领域来确定文献综述的长度,如果研究主题为许多其他学者曾经探讨的问题,则应该引用、讨论较多的文献;相反如果作者只是讨论别人最近才提出的问题,则可能引用、讨论少量的文献即可。
(3)要区分所指出的“存在的问题”的类别,并采用相应的叙述方法。一般有以下类别:①以前的学者尚未研究或处理不够完善的重要课题;②过去的研究衍生出的有待探讨的新问题;③以前的学者曾经提出的互不相容而且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④可以扩充到新的题目或领域中的过去的研究成果;⑤可以扩展到新的应用范围内的以前提出的方法或技术。
(4)慎重而有保留地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及自己的创新之处。可使用限于条件和目前研究甚少等谦虚用语,但不必对自己的研究或能力过谦。不宜用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和抛砖引玉等客套用语;也不要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除非是事实,一般不用首次发现、提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评价式用语。
(5)繁简适度地阐述研究背景,对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的阐述要准确、简洁、清楚,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练。复述潜在读者早已明白的教科书中的一般性知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容易使人厌烦,但如果对必要信息的叙述过于简略,则容易使读者感到突兀。
(6)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优先引用研究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工作具有某种重要“启示”性意义的文献,也不要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7)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全文,不要故意制造悬念。
(8)使用规范的名词、名称、术语和缩略语,不要随意使用非公知公用的术语和缩略语。非公知公用的术语和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对其给予解释或定义,以帮助阅读与理解。
(9)明确指出作者所做的工作,以避免难以区分别人和作者所做工作或引起误解。
4.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是原创性论文的方案部分,描述科学研究是在何种物质条件下怎样展开的。材料是基础,没有材料,研究将无从谈起;没有方法,研究便无法实现。材料与方既是快速判定研究能否被重复、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别人对研究结果检测、引用提供的便利条件,构成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性依据。
材料与方法讲述在某种目标支配下,使用何种材料、施用何种方法、经过何种过程或步骤来进行科学研究,旨在交待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科学研究通常非常复杂,具体目标多样,涉及因素较多,所用方案、方法较广,所走流程、过程各异,因此这部分在内容与结构上并无固定模式,与研究领域、范围、主题及样本复杂程度、表述侧重、论文出版要求等密切相关,这里只从共性角度来讲述。
在某一复杂的科学实验中,虽然研究的总体目标只有一个,但在具体的实验研究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个具体的研究目标,而对于不同的子目标,所需的材料与方法往往不同,所用的方案和所走的流程当然也不相同。因此,材料与方法的具体分类及事宜并不那么分明,需要按具体的子目标分别来撰写,不只是写材料和方法,还要点出具体研究目标。如果涉及到研究对象为动物或人体,则还要交待有关伦理和研究安全方面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材料与方法并无固定模式,对于简单实验,可先描述材料,后描述方法,而对于复杂实验,有多个子目标,对应多个研究方案,因而有不同的方法,自然就需不同的材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结构上常常混合着写,既可先材料后方法,也可先方法后材料。
材料写作要点:
(1)制定研究方案,规划各研究子目标及所用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类,并明确其中哪些是研究对象材料,哪些是非研究对象材料;哪些是重点、主要材料,哪些是常规、次要材料。
(2)对于研究对象材料,如样品、工件、产品、动物、植物、微生物、病人等,应清楚介绍其数量、来源、特征、选取或制备方法,还可给出抽样误差估计值,让读者了解研究内容及结果的使用条件或范围。
(3)对于非研究对象材料,先概述,接着详细描述其结构、主要成分、重要特性及关键功能等,对采用具有商标名的设备、仪器以及化学试剂、药品时,还应对设备、仪器的规格、功能、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列出试剂、药品的主要化学、物理性质,仪器和样品制造商的名称及所在地通常也要列出。
方法写作要点:
(1)依据研究方案,为每个子研究目标给出相应的方法,包括标本选择标准、分组方法、制备过程,仪器使用方法、步骤、操作技巧,实验环境、条件、设置,人或动物麻醉、手术、处置方案,各步处理时间、参数设置、注意事项等。
(2)清楚介绍设计方案,对各主要方法尽可能详写,以便让同行能够复用实验,避免混入或尽量不写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通常应完整地描述选择某种特定方法的理由(优势、不足)。如果方法新颖且未曾发表过,则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方法已经公开报道,则引用相关文献,但如果报道该方法的期刊不怎么知名,则可以稍加详细描述。
(3)详细描述统计分析方法,表明作者新设计或使用了该方法。对普通的统计方法,一般无需评论或解释,但对先进或不常见的,则应适当引用文献。通常需要简要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学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还应说明所用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4)内容较多时,需要对内容进行层次类别规划,为各个层次类别确立子标题,并尽可能与结论中的内容相“对应”,以保持论文内部的一致呼应,这样有助于让读者快速了解某特定方法及使用该方法而获得的结果。
(5)最后还应该有统计分析部分,写出数据处理的盲选法、测量指标及判断差异结果的标准等等。
5.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是原创性论文的结果部分,是描述由科学实验获得的客观结果以及对此结果的评价性认识,旨在交待做出了什么,据此又能得到什么,使有待实践证明的假说、经过科学思维形成的理论认识得到证实,证明作者提出的假说是合理的、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结果是研究的直接目标,没有结果,研究就失去依据;讨论是研究的最终目标,没有讨论,结果就停留在表象,研究就失去意义。
结果与讨论常合并来写,冠以一个总标题,也可分开写,有各自独立的标题。有时还可将“讨论”与“结论”合并为“讨论与结论”或“结论”。
结果是论文的依据部分,是科学研究探索的答案,直接决定了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研究目标能否实现。全文的一切分析、讨论由结果引发,一切推理、判断由结果导出,一切结论、结语由结果得出。结果的内容及结构通常为:
(1)结果介绍,指出结果在哪些插图、表格或相关文本表述中列出;
(2)结果描述,描述重要的实验或观测结果;
(3)结果评论,说明、解释结果,并与模型或前人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对结果进行思考和辩论,给出意见,阐述意义,阐述作者自己的见解,说明与前人结果不同的原因。重点在于对结果解释、推断,说明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等。讨论的内容及结构通常为:
(1)对主要或重要研究结果、发现的概述,通常先交待研究的目的,再概述最重要的结果与发现,但不与结果简单重复。
(2)对结果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阐释,将实验、观察、研究所获资料、数据及科学界公认的理论、原理作为论据,适当引参考文献,围绕结果论证、阐明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从深度和广度达到对结果的进一步认识。
(3)主要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回顾,充分比较和分析结果,探讨所得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如未达到,则要说明原因;将自己的结果与前人的进行比较,如果结果相似,则进一步讨论二者的差别,说明自己结果的新意,但如果相异,也不要断然肯定自己而否定他人。
(4)对自己研究结果优势和局限的说明,阐述优势,尽显科学价值,但局限也应明确交待,并给予合理解释。实际上,审稿人对研究的局限可能更加关注,如果作者对局限能如实指出并合理解释,则容易获得审稿人的理解,反之如果刻意掩盖缺陷,审稿人容易心生疑惑,甚至怀疑是否还有其他未发现的缺陷,进而助于对论文给出否定的评审意见。
(5)对研究结果科学价值和意义的恰当总结。大体包括:有何新的发现及理论意义,能否支持、反驳或修正相应领域中现有的理论,能否证明以前的假设或提出新假设;有什么实用价值,能否将所获的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工程价值),或扩展到其他领域,有助于理解更广泛的领域。
(6)遗留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加以分析和解释,指出局限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给出相关设想和建议等,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或方向。
结果写作要点:
(1)高度概括和提炼实验或观测结果;
(2)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数据;
(3)适当说明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理解;
(4)明确给出相关统计结果;
(5)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洁、清楚。
讨论写作要点:
(1)开头重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
(2)仔细选择需要深入讨论的结果;
(3)对结果按一定层次多角度讨论;
(4)对讨论所得结果进行有效表述;
(5)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6)注意保持讨论和结果的一致性;
(7)点明尚待解决问题及未来方向;
(8)选择使用合适的层次结构体例。
6. 结论
结论是作者对研究成果的总体性评价,具有严密的客观性、全局性和科学性,反映研究价值,指导未来研究。结论常与引言遥相呼应,引言既然介绍了研究目的,那么结论就应告知目的是否达到,主要做了何工作,取得了何结果,结果说明了何问题,有何价值和意义,存在或发现了何问题,原因是什么,建议如何解决等,其核心在于回答“研究出什么”。没有结果,讨论无从谈起,而没有讨论,又哪来结论呢!因此,写好结论的前提是必然是写清结果,作好讨论,再站高总结。
结论的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项,并大体上按以下顺序形成结构:
(1)概括说明研究内容,也可先点一下研究目的,再说明研究内容,重在指出做了什么;
(2)简要交待研究成果,证明了何假设、理论,得出了何结果、结论,收获了何成果、见解,解决了何难点、问题等,重在指出做出了什么;
(3)总结研究成果揭示的原理、规律,说明和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重在指出发现了什么;
(4)将研究成果与当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总结优势,交待不足,重在总结异同;
(5)指出研究的新意与价值,交待研究的贡献、意义、价值,明确与已有研究的关系,如补充、修改、完善、证实、突破等,重在点出创新;
(6)指出研究的局限性,明确遗留未予解决或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方向及基本思路,重在指出问题;
(7)展望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描述还应做些什么,有什么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或相关课题给出建议和意见,重在前景展望。
以上各部分是经典研究论文的结构才应全部具备的,而平时看到的很多论文,并不具备经典格局。对一篇论文而言,以上各项内容不见得都要有,实际中应随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写作风格等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只写几项或将几项合在一起写完全是可以的。
结论写作要点:
(1)把由实验、观测所得到的现象、数据以及对它们的阐述、分析作为依据,准确明白、精练完整、高度概括、直截了当而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地表达每一句。
(2)基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判断、推理,不要作无根据和不合逻辑的推理进而得出无根据和不合逻辑的结论,必要时可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3)坚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的原则,不要将结论写成摘要、标题、正文中各部分及实验、观测结果的小结,也不能简单地重复这些部分中的语句。
(4)恰如其分地评价所得成果并表达创新点,不可夸大其词、自鸣得意,也不要过度谦虚、谨小慎微,证据不足时不要轻易下结论,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的叙述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轻率地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具体。内容较多时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每条成一段,每段包括几句话或只有一句话;内容较少时写为一段更好。
(6)根据内容和表达需要来确定篇幅,简洁清楚地叙述作者自己研究的最终重要的论点,不涉及论文中不曾指出的事实,不重复论文中其他部分的语句,或叙述其他不重要甚至与本研究无关联的内容。
(7)不要在结论中提出任何新的论点,但可以提出一些开放的问题,为下一项研究预设场景,这也是记录作者对未来可能研究工作的想法的一个好时机。
(8)从本文、本研究的现时角度来写,通常使用现在时态。
7. 插图
除照片图、界面图、金相图可直接用外,其他图最好重新设计制作,字体通常同正文,字号比正文小(若正文字号为10P,则图的字号为8P)。名词短语或术语的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为大写,其余除缩写、专有名词外用小写。术语中的首冠词宜去掉。
插图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图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图10,接着应该引用图11,而不是图13、15。
图的幅面不宜过大或过小,清晰、协调、美观就好。图半栏排时不宜超过栏宽,通栏排时不宜超过版心,能用半栏表达清楚时就不设计为通栏。
对于框图、流程图,框与框之间的空距要合适、统一,不要太大或太小。
分图较多时,提倡通栏排,分图排列顺序通常为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分图以(a)、(b) ……来编号。分图名不宜长,总图名可长一些,分图名不宜重复总图名中的中心词语。同一图的各分图最好排在同一栏、同一页。分图之间的距离适当加大一些,但不要太大,分图名与分图之间适当紧凑一些。
不要给整个图或图中的要素(名词或术语)加文本框,提倡用合成图,直接插入即可。
对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提倡坐标轴的刻度和标值一一对应,有数字则有刻度,刻度一般朝里,无数字时,可不给出刻度线,而且坐标轴的末端应有数字和刻度。刻度不宜太密,横、纵坐标轴的数值提倡保留相同的小数位数。
坐标轴旁边提倡写成标目的形式,格式为“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也可省略量名称或量符号) 例如:执行时间 t / s,结合角 θ / (°),密度 ρm / (kg•m–3),拉伸模量E11 / GPa(执行时间 / s; θ / (°);密度/ (kg•m–3);拉伸模量/ GPa)。无单位时,则省略“/单位”;/不宜多于两条,必要时用负数幂的形式;除角度单位(°)外,非组合单位(单独一个单位)不用加括号,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对没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坐标轴旁不用出现单位。
图例的线型与图中相应的线型应一致。
坐标轴附近若有指数,如10–7,则应换算到单位中,如“λ/10–7”;有单位时还可使用单位词头,如τ/GPa,尽可能使数字的大小在0.001~1000之间。
8. 表格
表格半栏排时不要超过栏宽,栏宽实在不够时,需要排为通栏。
表格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表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表5,接着应该引用表6,而不是表7、10。
提倡用三线表,字体一般同正文,字号同插图。。
表格列名中的“量名称”提倡用标目的形式,格式体例同坐标图。注意列名称不宜与表名的中心词语重复。含除法关系的组合单位宜改用乘法关系的负数幂形式,如 kg/m3改为kg•m–3。
表格分段排版时,用双细线上下分割;转栏排时,用双细线左右分割。
9. 式子
可把一个式子看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后面需要加合适的标点,前面的词语后面是否加标点取决于其间是否有停顿。
标点应放在每个式子的结尾,如果一组式子(含几个式子)有一个编号,则每个式子的后面都要加标点,编号以此组式子为准上下居中。
一个长式子一行排不下时,不论排为几行,该式子后的标点总加在最后一行的结尾,式子的编号放在最后一行结尾的右端,即顶右排或排在式子所在行的下一行的右端。
不同式子上下排时,其间的行距稍加大一些,以便与同一个式子排为多行时相区分,同一式子转下来的部分可以向右缩进一些。
式子的出现应自然,与上文有合适的过渡,不宜突然出现。
式子按整个论文来统一编号,如(1)、(2),不提倡按层次标题来编号,如(1.2、1.3)。
式子中若出现非物理量的词语或数学符号,如and、others、min、sin、max、min等,一律用正体。
不用两个独立的小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小于号,也不用两个独立的大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大于号。反三角函数的规范表达形式是arctan、arcsin、arccos,而不是tan–1 、sin–1、cos–1。
建议指数e用exp()的形式,不要随意用*作为一般的乘号,上下排的分数可改为平排形式*/*。
10. 符号
注意文中(包括图表式子)所有符号的正斜体:
(1)凡表物理量的符号(包括点、线、坐标轴),用斜体;凡表矩阵、矢量、张量的符号,一律用加粗斜体,不用加括号或上方加箭头的形式。提倡用单独的符号作量符号,必要时加下标、上标,但不宜用整个单词、长字符串作下标。注意量名称与量符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不宜用图片的形式,能直接录入的符号,尽可能不用编辑器生成。
(2)凡表物理量符号或变量的上下标,用斜体;用数字表示或表英文单词首字母、词语缩写、矩阵转置符号、数学符号的上下标,用正体。
以下情况用正体:名称代号,单位,增量符号,数学符号(如sin、cos、Rank、sgn、diag),括号,矩阵转置符号(如上标T),微分符号d,虚数符号i、j、k,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整数集Z,化学元素符号。特殊集合符号用正体加粗,如实数集R,整数集Z。
严格区分字符的类别、大小写、是否加粗等。
11. 基金
基金项目的名称与官方的名称应一致,编号要准确,写作格式要规范。
12. 符号注释语
符号注释语应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式子后面或直接放在自然段落中。统一解释时,可放在前言的正上方或正文的结尾,也可为附录的形式。
13. 数字
提倡直接用数字或用标准的科学记数形式。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超过10000的数字,应该从右向左,每隔3位加空。对于小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应该从左向右,每隔3位加空。
14. 缩写
术语的缩写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先写出全写,再随后在括号里给出缩写,文中再次出现该术语时,就直接用缩写而不用全写。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目标期刊的格式著录,不得缺项,严格区分大小写、正斜体、标点。注意区分姓氏、名字及其先后顺序。
图书的出版社名称要全(包括出版地、出版社名称,版社名称前需要有其所在的城市名,用冒号分隔);期刊的年、卷、期信息要全;会议析出文献的会议信息、出版信息不宜缺少,如会议时间、地点,出版时间、地点,析出文献与论文集名称间用//分隔。电子文献不得缺少文献作者、文献名、引用时间、网页更新时间、网址等项目。
1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宜突出学术权威性,不宜缺少研究方向、email之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