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转)

发表于 2019年11月22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于20198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首先强调了科技期刊的重要性,继而分3部分共计20条阐述如何深化改革,培育我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并明确提出我国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的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是未来5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形成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科技期刊发展体系;第二阶段是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为认真落实《意见》,中国科协、财政部等七部门于20199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 )框架方案,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通知》中共计提出七类资助项目,其中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项目采取集中申报、分批评审的方式,由七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项目采取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中国科协组织实施。

《意见》和《通知》非常全面、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对策与举措,制订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间表路线图。实际上,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从2018年初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究、组织不同层面的专家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问计求策,征集了大量建议,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意见》和《通知》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1 《意见》出台的背景:

我国科技期刊严重滞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正如《意见》的开篇语中指出,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

根据乌利希国际连续出版物指南数据库(世界各国家或地区征订期刊的重要参考资料)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正在出版的科技期刊约为4.2万种。其中美国出版11321种,名列第一,占全球总量的26.95%;其次为英国(7329种,17.45%),中国位列第三,为3493种,占全球总量的 8.32%,从期刊总量上看,美国与英国的科技期刊之和占据了全球近半数(47.4%)的期刊数量。

由于ScopusSCI等国际知名期刊数据库基于专家评审和论文被引用频次等计量指标来遴选所收录的期刊,因而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Scopus收录的来自120余个国家或地区5000余个出版机构的24516种各类期刊中,美国和英国拥有的期刊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分别占Scopus收录期刊总数的24.98%23.22%,在数量规模上构成第一方阵;荷兰和德国拥有的期刊数量分别占总数的9.27%6.89%,为第二方阵;瑞士、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法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期刊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左右,只能排在第三方阵。收录期刊数量位列前10的国家和地区共计占总数的77.33%,显示出高影响力期刊在主要国家高度集中的特点。在SCI发布的基于科技期刊引用统计的201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同样显示出美国和英国第一方阵,荷兰和德国第二方阵,瑞士、中国、法国等第三方阵的现象。并且科技期刊的国家/地区集中度更加明显,前10个国家或地区被SCI收录的期刊有7485种,占JCR收录期刊总数的81.74%,国家集中度更为显著。

综合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实力和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来看,第一阶段的未来5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的目标应当是可以预期实现,第二阶段到2035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实力不强的现状与我国快速增强的科研竞争力状况是明显不相匹配的。与2018年度我国第一作者SCI论文数量(37.63 万篇)SCI全部论文(207.56万篇)18.13%相比,我国SCI收录科技期刊的占比只有约2%。实际上,我国科技期刊近年来越来越滞后于我国科研竞争力的增强和论文产出的增加:2000-2018年,中国大陆第一作者的SCI论文由2.26万篇上升至37.63万篇,其中在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由0.92万篇上升至2.79万篇,年均增加约1000篇;在海外期刊发表的论文由1.34万篇上升至34.84篇,年均增加约18600篇。相应地,我国本土期刊对我国SCI论文的贡献率也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18年的7.5%。此外,虽然近年来我国SCI收录的期刊数量和引证指标上升相对较快,但期刊的年平均载文量却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这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近年来可能有所下降。

有关我国科技期刊大幅滞后于我国科研竞争力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已有较多讨论,主要如下:

(1) 运营机制不够灵活。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比较复杂, 主管、主办、出版等多个层面相互制约,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的学科定位同质化严重。大多数期刊仍沿用单刊形式的小作坊运作,难以吸引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的办刊人才。同时,科技期刊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打破主管、主办、地域等专属性很强的界限,新刊创办和兼并重组困难重重,难以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期刊的整体运营水平和自主良性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2) 缺乏国际一流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国际主要期刊出版集团凭借多年的运行经验和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在集群化、平台化运营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学术资源,做大做强,不断巩固其竞争优势。而我国只有少数科技期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融合出版与传播,信息服务和传播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更缺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学术资源的能力。

(3) SCI为导向的研究评价加剧了我国科技期刊在优质稿源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近30年来国内相当多的科研单位甚至某些科研主管部门在研究评价中过于强调SCI,并将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指标化、数量化地置入评价体系或方案中,在很大程度上强迫性地将我国的大量优秀科技论文引导向国外发表,使得国内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的高水平稿源日益匮乏,很多科技期刊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陷入学术影响力低下与优质稿源缺乏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2《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

聚焦症结, 精准施策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综合实力水平决定了我国科技期刊已经具备加速追赶和起飞的条件。《意见》的出台,必将给我国科技期刊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意见》在深入分析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高度制订了全力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的方案。在《意见》第二部分重点任务14条措施中,不仅对优化学科布局(基础学科、优势学科、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分类管理(学术期刊、技术期刊、科普期刊)等有专门的布置,而且对科技期刊界普遍关注的、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方面均有专门措施。

(1) 期刊管理与运营机制。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因为受运营机制的限制,很难实施以市场化发展为基础的资源整合,进而促进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意见》中有多条措施涉及期刊运营的机制问题,很值得业界期待。例如:分类施策增强科技期刊发展活力(8)、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9)、建立竞争引领、开放协作新机制(11)、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12)、拓展科技期刊开放合作渠道(16)

(2) 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具有自主品牌的国际一流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期刊走出去主要是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的形式借船出海 重要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重要期刊全文数据库也基本都在国外,现实上形成了学术资源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意见》中有多条举措涉及数字平台的建设,例如建设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10)、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14)等。

(3) 中文期刊的定位与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在我国的学术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文期刊发表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样具有高度的国际影响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代表性成果(青蒿素)即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等中文版期刊。目前我国被国际重要综合性期刊数据库Scopus收录的560多种期刊中,有约400种是中文期刊,在国际显示度和传播力方面,中文期刊相比40年前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并且,目前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有4447种,占4973种总数的90.02%。因此,如何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是很多科研人员和办刊人员十分关注的议题,《意见》提出突出专业化导向,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6)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17),表明中文期刊的发展也将会得到系统的考虑。

(4) 编委会和编辑出版队伍。主编、编委、编辑等办刊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关键因素。鼓励科学家参与国内科技期刊编委工作,提高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期刊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竞争力都十分关键,也是我国多数科技期刊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意见》的第15条强调要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指出要提高期刊的学术引领力和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经营人才,提升出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对于我国科技期刊都是极大的利好

 3 有关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对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综合已有的观点,本文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界定为那些真正发表前沿研究成果和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能得到领域同行广泛认可的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引用计量指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期刊的有用性和影响力,但不能用来替代期刊在科学界的学术声誉和公信力。应该说,基于6600余位国际一流科学家推荐的、纳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统计的82种科技期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代表,可以作为我国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中定标赶超的方向。

《意见》聚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症结,分别从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能力、参与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并且,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和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工作已经对《意见》中提出的部分举措进行布置和实施。这些举措的实施方式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进度和程度。以下几方面可能是我国科技期刊在提升自身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过程中需要攻坚克难的问题。

(1) 体制机制问题。由于我国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特殊性,同一主办单位内部的多份期刊进行实质性整合都十分困难,更难以奢谈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以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通过开放竞争的办刊模式实施以学界需求为导向的兼并整合。《意见》中有关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等举措可能会受到现行相关期刊管理规定的制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

(2) 集群化发展的问题。当前国际上既有大量的中、小期刊出版机构,也不乏大型期刊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 Nature等出版机构甚至分别拥有约2400种期刊(基于Scopus统计)。目前我国缺少编辑出版百种期刊以上的出版机构,尚需在新刊创办和审批、期刊兼并重组、采--发全流程分工等方面加强探索,促进有一定集群化发展基础的出版单位加快规模化发展。

(3) 中、英文期刊的优质稿源竞争力问题。近年来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引证指标虽然上升较快,但期刊年均发表论文量普遍较低且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很多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期刊和近年来创办的期刊年刊载论文量都只有100篇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优质稿源竞争力尚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业界一方面抱怨新刊申办难度太大,另一方面现有的期刊大多面临优质稿源的压力,很难在科学界形成高度影响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导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同升,以支撑期刊向规模化出版发展。

(4) 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问题。建设具有高度国际影响的、我国自主品牌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可以认为,当前平台建设的技术较为成熟,难度相对较小,平台所承载的学术资源应该更为重要。应采取措施集成一定数量规模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通过平台发表、借助平台实现高质量的编辑出版服务与信息传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出版与传播的短板问题,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和学术论文只能借船出海的被动局面。

(5) 人才队伍问题。职业化的办刊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关键要素。一方面要鼓励科学家积极参与国内期刊的编委工作和稿件评审,在科研评价中对于科研人员的期刊编委和审稿工作给予认可和激励,营造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办刊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编辑出版队伍,通过完善的职业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6) 研究评价问题。研究评价体系决定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如果在成果评价、人员晋升、奖项评比等方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简单化、数量化地以唯SCI论文和影响因子论英雄的问题,我国科技期刊的优质稿源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需要重视我国中、英文期刊的定位和发展,通过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等举措引导我国部分重要研究成果投稿到我国科技期刊发表,在学术资源方面营造有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规划和指导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四部门纲领性文件的引领下,我国科技期刊的自主办刊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将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将开启新纪元。随着《意见》中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国科技期刊的自主办刊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将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由科技期刊大国走向期刊强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lxC-fzZwwdC4aEiiSMT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