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促进江苏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建议
推荐单位 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
《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
建议人 严建民 柳军 罗克勇 陈永生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作,连续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机局关于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提出今后5~10年农机化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扶持政策,并将农机化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农业现代化考核内容。
一、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蔬菜面积持续扩大,亩产水平逐年提高,蔬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百亩以上设施园艺生产基地3000个,千亩以上400个,万亩以上82个;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15个,其中6个超过20万亩,面积最大的县达到3.87×104hm2。全省蔬菜产业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924个,培育蔬菜生产加工企业800多家,吸纳5.00×105劳动力从事蔬菜种植、加工。
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江苏省内主要推广以田园管理机、微耕机为代表的设施大棚内土壤耕作和管理机械;以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静电喷雾器等为代表的大棚适用高效植保机械;以喷灌、滴灌设备为主的自动化灌水设施;设施结构大部分使用钢架无立柱大棚,一些地方已建有现代化温室,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设施环境。
当前江苏省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处于转型提升阶段,借助国家、省、市等各级项目,对设施蔬菜生产机械进行大力引进、消化和示范推广,在各地蔬菜生产基地举办的高效农业机械化现场会上,现场作业演示了起垄机、旋耕施肥机、开沟作畦机、蔬菜种植起垄移栽机、精量播种机、静电喷雾机、航空植保直升机等特色农机,出现了不少经济实用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机械装备。例如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研制的设施垄作机械化复式作业机具,具有体积小、动力大、适应设施大棚作业的特点,机具可完成深翻、旋耕、起垄、开沟、施肥等多项作业。机具的作业质量在2012年和2103年的江苏省设施农业装备现场展示会上得到普遍认可。
二、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方式改变和土地流转难
目前省内从事蔬菜生产的主体仍然是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很多农户观念落后,沿袭过去的种植习惯,认为蔬菜生产需精耕细作,对新型农机具认知度不够,限制了农机具的应用。推进蔬菜机械化生产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但目前土地流转难度大。原因主要是农民对土地流转期望价值较高,惜地意识较强。同时,机械化装备需要配套的仓储、管理用房等辅助建筑和设施,超出了《土地法》规定的农业用地界限,审批起来比较困难,对设施农业的用地性质没有完全界定明确,制约了设施蔬菜机械化的发展。
2、适用机械装备少,机械配套不合理
虽然一些生产环节上国内也有现成的机械装备,但市场需求量小,企业不愿投资小型农机具。已研发使用的农机装备普遍存在功率小、功能少、适用范围窄等问题,与设施条件不相匹配。设施农业装备技术不成熟,农艺作业关键环节如耕作、播种、移栽的实用装备比较缺乏。
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区域特色明显,各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大,设施模式不同,建设标准不一,影响了机械作业。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棚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无标准规范。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涉及设施工程、机械、农艺、土肥、植保等内容,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及有关学科相互集成不足,特别是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时有脱节,出现相互制约现象。
3、支撑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基础薄弱
农户根据自身生产需要配置机具,造成了农户对机具的大量重复购置,缺少有组织的协同生产和机具的社会化服务,机具的使用效率低,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投资设施农业机具“不合算”的假象。农机生产、销售、服务和维护等组织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服务领域窄,规模较小,机制不够灵活。由于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的整个市场体系不完善,带动力不强,省内较多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增加了投资设施机械的风险。
4、农机购置的财政扶持政策不配套
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全价购机,直补到户,县级结算政策,农户购买补贴机具的资金垫付压力大,融资渠道窄,融资能力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户的发展壮大。2013年全省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了20个县开展融资改革试点,但设置的限制条件较多,而且对于全省418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3×105个农机专业户来说,试点力度和覆盖面也远远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当前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农机具场库棚建设财政补贴等政府扶持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5、国外先进设备的不适应国外设施
蔬菜耕作机械已经非常成熟,在各自国内使用时作业性能稳定,且功能齐全,小巧轻便。江苏省相继引进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应用于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项目,然而发达国家的这些农机具,因种植规模、方式、环境、土质的不同,在江苏省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的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动力不足、配套机具宽度和大棚宽度不配套等。因此有必要根据江苏省气候特点及土壤环境,因地制宜,有重点,有步骤地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坚固耐用的系列化成套作业机械适用机具。
三、促进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江苏省正在大力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设施蔬菜大部分由农户自主经营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快速成长的蔬菜合作社、培育打造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的农机合作社,可以推动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便于在农业政策上的扶持倾斜,也便于优质资源的整合。
2、研发设施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适用机械
研发设施蔬菜机械化耕作复式作业机具。根据土壤特性,有针对性地研究耕作复式作业机具,重点深化对旋耕、起垄(单垄和双垄)、施肥等大棚复式作业机具的研制,提高大棚内设施蔬菜栽培方面的机械化。旋耕过程中为提高大棚两侧土地的利用率,研究旋耕犁偏置悬挂技术,并对关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配置旋耕、起垄、施肥等功能一体化机具,以提高设施蔬菜机械化耕作效率。
重视开发专用小微型机械,科学配套动力。开发研制轻简型育苗、移栽、喷药、采收等多种作业机具,要求配套机械体积小,动力足,操作舒适,适应性、通用性强,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尽量减少机械对环境的污染。要求配套机械性能稳定,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移动。增强配套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成套装备技术研发,研制周年多茬高效生产技术管理装备,如冬季保温加温、通风、水肥控制、夏季生产降温的装备,研究温室内小型专用数据采集、报警系统和作物生长远程智能测控技术,使农民能及时了解设施内部环境状况并能通过省时、省力和比较精确的方式进行环境调控。建立蔬菜生产肥水气三相参数控制指标,研制肥水智能监测调控系统装备。推广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设施和技术,有效防止日益严重的设施栽培连作障碍,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
加强农机、农艺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农机化发展中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农机、农艺等部门要以服务于高效设施农业为共同目标,加强协同配合。从生物学角度和集约化生产的战略高度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开发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新农艺,为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生产创造条件;农业机械的研发既要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也要统筹考虑农艺要求的特殊性。加强相关学科、相关部门的交叉和有机结合,促进农机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新材料、新工艺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通过农机、农艺相互配合,促进优势技术的集成整合。
3、规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设施建设标准
建立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大棚、标准化机具,标准化农艺技术规程。探索设计成本低、采光和保温性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的建造方案,建立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进实施设施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与本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生产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农业及机械化技术,提高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服务水平,推进设施建造标准化,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江苏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省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范围,将基地(园区)建设成为集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为一体的农业机械化科技综合集成应用基地、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基地、现代农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加速对成熟技术的推广,推动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的衔接与配套,促进全面机械化。
4、培育新型农民(农机手、公司),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加大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传统农民原有的农业知识已不适应设施蔬菜生产的需求,急需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新技术培训。农机实用型人才是农村中有一定农机操作使用维修保养技能和服务管理能力,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机化教育培训方式上,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进村入户”、“示范带动”、“院校联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培训模式,进行农闲集中培训、农忙现场实训,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确保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应用。
加强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推广使用。定期举办设施农业发展研讨活动,把设施农业操作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壮大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取得关注,以信息化推进新型农民的培育。
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研究新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克服农户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农业、生产经营协会等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和技术示范为一体的多元化农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积极推进农机合作共用,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户通过机具、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5、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健全配套扶持政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护了农民财产权利,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集聚,整合了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而且有利于农业开发部门选择项目,有利于加强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江苏省设施农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亟待政策扶持。当前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明确界定设施农业的范围和重点,抓紧研究落实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指向明确、操作简便的补贴办法,解决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用地、信贷、保险、技术等各方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