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江苏促进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交流的对策建议

发表于 2017年12月06日

关于在江苏促进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交流的对策建议

建议人:赵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执行副主编

建议单位:江苏省地震局

防灾减灾学术会议是一种以开展防灾减灾领域学术交流、进行课题研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等为目的的会议,通过举办该领域学术研讨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达到会议与专题相互促进及相互影响的目的。经《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编委会倡导,《学报》创立了两年一届的 “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机制,该系列会议立足于防御和减轻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建筑结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交流国内外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人居和重大工程提供安全环境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时指出:“防灾减灾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防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救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台风、风暴潮、火灾、冻害、滑坡、崩塌以及洪涝、干旱等经常发生,灾害的成因种类之多、分布地域之广、发生频次之高、经济损失之大、人员伤亡之重、社会影响之深,堪称世界之首,无疑给防灾减灾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要求。就我省来看,2012年7月2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宝应交界发生4.9级地震;2016年6月23日,我省盐城市阜宁、射阳两地遭遇罕见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都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江苏是教育科研大省,拥有众多的教育科研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展江苏防灾减灾学术交流,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领域研究的重大实践与应用问题。

  1. 策划背景

  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快速通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峰期,重大建设工程规模空前宏大、环境异常复杂,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也随之成为极其重要且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此,应筹划在我省防灾减灾领域内召开一些定期的学术性会议,集中研讨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规格高、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研讨会在我省较为匮乏。鉴于学科需求及自身实力,《学报》在这一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经充分研讨可在我省创立“江苏省防灾减灾工程会议”机制。

二、策划简介

《学报》拥有高层次的编委会,并聘请防灾减灾领域的领军人物欧进萍院士为主编,以编委会委员为学术支撑,同时有9所科研能力突出的重点高校和中科院直隶研究所作为协办单位,如在我省的有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可以《学报》正刊发表论文为载体,力邀全省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科研力量加入。

可确定会议宗旨为防御和减轻我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建筑结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交流省内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我省人居和重大工程提供安全环境而努力。

会议可每两到三年召开一届。为最大范围地开展交叉学科交流,其研究领域涵盖地震、飓风、泥石流等极端环境下的工程减灾与防治、岩土工程与大型地下工程中的防灾减灾、火灾与爆破过程中的灾害防治技术等。

为会议机制的推广及该会可持续发展, 应对承办方进行严格删选,规定省内各大高校及科研单位均可参与竞标,申办单位须提交申请书及可行性报告,由大会组织机构考察后投票确定。

三、社会效益

(一)该机制将成为江苏省内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开创性的会议机制,涵盖了防灾减灾工程的所有领域,影响较为深远。

(二)该会议将通过深入学术探讨和自由学术争鸣,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理论研究的进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我省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术会将以“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针对近年来我省在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领域研究的重大实践与应用、最新进展与成果、学科前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为推动我省防灾减灾工程研究发展、实现我省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保障重大工程的安全建设与运营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作者:许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