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数字出版纵深推进的关键“四招”

发表于 2021年06月09日

“十四五”数字出版纵深推进的关键“四招”

□王飚 毛文思


       

  “十三五”时期,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出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收入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19年末我国数字出版收入规模逼近万亿元,达到9881.43亿元。2020年,数字出版收入有望突破万亿。数字出版新业态不断涌现,网络文学、有声读物、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字内容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出版业创新转型成果显著,融合发展迈向深入。

  目前,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具体而言,数字出版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着力。

  加强数字出版精品供给

  自2019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按照主题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少儿出版等类别,推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在评选原则中特别强调要把内容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讲格调、讲责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中体现出主管部门的引导方向,更加强调数字出版产品的价值导向引领和内容质量。经过两年的组织实施,推出了一大批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2021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作为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子计划已经启动组织申报工作。

  此外,自2020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引导推动有声读物的精品创作生产。在网络文学方面,一方面通过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荐工作,鼓励现实题材创作,强调价值引领;另一方面,202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网络文学规范化、精品化发展。

  立足于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要把精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以精品出版工程和精品遴选计划为抓手,发挥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有声读物、数字教育等领域,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出版企业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作品质量把关。主管部门要联合出版单位、新兴出版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推进建立数字内容审核标准,以此项工作为抓手,加强行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同时,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要提高站位,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寻找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等,对接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和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等工作重点,巩固和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结合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推广工作,创建数字化文化生产网,开发文化大数据,创作生产适应现代化网络传播的文化体验产品。

  推进融合发展迈向纵深

  出版业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远程办公、远程学习、云端休闲娱乐等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常态,带来线上需求旺盛,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加速了5G技术应用场景落地,为多个行业领域开辟了新蓝海。同时,疫情也倒逼出版业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加强数字出版业务创新布局。特别是教育领域,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线上教育模式成为刚性需求,相关企业加快推动数字教育发展。在线课程、直播课程等云端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保障了不同用户群体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求,为助力“停课不停学”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进了“云课堂”等数字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

  2021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名单,确定新闻出版智能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2家实验室为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仍将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健全出版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出版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202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试点工作和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其中包括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将按照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扶优助强的原则,综合运用绩效评估、资金资助、宣传推广、案例教学、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示范样本,引导带动全行业深化认识、提高站位,主动推进、系统谋划,形成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和有效行动。

  “十四五”时期,出版单位要提高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提高对新技术手段、新媒体渠道的把控力,推进科技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以科技应用创新,推进生产流程、产品形态、服务方式、营销手段等全面创新,不断激发科技进步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的新增量、新动能,运用先进技术,加强出版内容、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推动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拓展出版产品场景化应用。

  构建数字内容良性生态

  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出版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不断延展。与此同时,文化不同细分领域之间,以及文化与其他领域之间有了更为紧密的关联。

  一方面,通过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的潜在价值,拓展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多维度的产品线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出版面向各个领域的知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版权运营意识不断强化。“十三五”时期,出版单位围绕IP,进行多元开发,由此实现了出版与动漫、游戏、教育、旅游、体育、文创等领域的融合,不仅提升优势内容和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延伸了优质内容的价值链条。

  “十四五”时期,随着IP运营理念的深入人心,构建良性的数字内容生态尤为重要,出版业需要在网络文学、网络动漫、数字教育、有声读物、知识服务、网络视听等领域,加快建立数字内容价值评估标准体系。此外,加快推进区块链在数字版权保护和运用方面的落地运用,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在数字内容标识、数字内容IP价值评估、数字版权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为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开发、转化运用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拓展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

  “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在助力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提升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新兴出版业态,已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生力军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其中,网络文学不仅实现了作品在欧美、东南亚、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海外市场广泛传播,网络文学企业还通过收购、投资海外平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实现了本土化发展,让网络文学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在海外落地生根。

  在网络游戏方面,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且早已走出了华人文化圈,向欧美等西方国家成功输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

  着眼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仍要发挥文化走出去先锋队作用,立足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加强走出去内容建设。做好选题设计,特别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区域和主流受众,做好市场研究,进行内容策划、产品设计,制定有针对性营销方案,实现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二是通过搭建专业平台、组建走出去团队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提高数字出版走出去等专业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同一内容以电子书、动漫、游戏、影视、有声读物、电竞赛事等多种数字版权形态和途径向海外输出,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数字出版从内容、产品到版权、品牌、企业的全方位走出去。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